暑期“三下乡”丨贵州轻工职院师生赴丹寨县感受非遗魅力
2023-08-04 09:11:33    天眼新闻

连日来,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怀卡托国际学院“萤火致阳”志愿服务队前往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和扬武镇干改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深入乡村,发挥志愿者的专业能力、兴趣爱好等自身优势,开展各类活动。

抵达卡拉村后,服务队随即开展调研学习蜡染制作和银器制作等活动。在“零距离”观察学习中,志愿者不仅感受到非物质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深入了解了文化对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有工匠告知志愿者,他们在村里的学校学习传统手艺,中国银匠村会为部分优秀工匠提供就业岗位,形成了一条闭环的文化传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学习蜡染制作技艺

鸟笼是卡拉村的标志。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卡拉村的鸟笼、蜡染等产业特色明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曾经的贫困村一跃成为旅游村。

卡拉村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古老传统手工编织鸟笼专业村寨,编制技艺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产品远销国内外。2007年,卡拉村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鸟笼编织艺术之乡”。

活动期间,师生前往鸟笼协会学习研究鸟笼制作。看着匠人们一斧一锤地制作鸟笼,师生惊叹于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和精密性。鸟笼技艺展示馆里,同学们在体验了鸟笼的复杂制作工艺之后,感受到乡村特色传统制作的魅力。

志愿者在体验鸟笼制作过程

在参观完非遗银饰创作区后,贵州轻工职院师生前往万达小镇开展非遗文化对旅游产业影响调研活动。本次共调研64名游客,通过调研问卷得出有关数据。48名游客表示会将非遗文化纳入旅行选择,非遗文化对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明显。

在丹寨县扬武镇干改村,队员们和孩子度过了一段值得回忆的时光。活动期间,师生纷纷鼓励小朋友追逐梦想,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为更好的明天努力。

志愿者们带领小朋友制作手工红军帽、红军斜挎包和涂画油纸伞,深受孩子喜欢。亮丽的颜色和可爱的图案,激发了小朋友的创作热情和对红色文化的热爱。

志愿者带领小朋友们制作手工红军帽、红军斜挎包和涂画油纸伞

关爱留守未成年人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萤火致阳”团队全体成员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会继续关注留守未成年人,发扬“奉献”的志愿精神,走进孩子们的身边,给予温暖与陪伴。

为全力推进丹寨县扬武镇干改村文明创建和农村人居住环境整治工作,在干改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师生们开展了壁画活动,用以点亮老墙的灰色空间。

贵州轻工职院学生在美化村庄墙壁

烈日炎炎似火烧,依然阻挡不了志愿者们的热情。他们的每一次抬手、落笔都无比细致,在一笔一画间,美丽画卷跃然墙上。通过墙画艺术的形式和创意的手法,师生们用斑斓的色彩展示了民族文化,为村庄添上了“夏日色彩”。

此次墙画活动吸引了众多当地村民支持和观看,以及文化爱好者和游客的关注。其中,不少村民们在墙绘面前合影,并与同学们热切交谈,对同学们为美丽干改村建设所做的努力赞不绝口。队员们还通过抖音直播的形式,将绘画过程和成果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广大观众,进一步增加干改村的知名度。

经过同学们不断地手绘,墙绘工作圆满结束。一墙一文化,一墙一风景,当墙绘艺术遇上美丽乡村,贵州轻工职院的师生用手中的画笔靓丽了村居环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编辑 梁珍情

二审 王雨

三审 岳振

关键词:

上一篇:观唐风演艺 寻诗意长安
下一篇:最后一页